浏览数量: 0 作者: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: 2021-08-24 来源: 本站
商用车零部件企业是一个行业细分度较高的行业,且多为新兴个体企业。对于这些中小企业来说,前期投入的资金压力已经很大,投产后的利润也不高。因此,他们加大研发投入相对困难。而且在一定时期内,汽车零部件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,企业需要在原材料方面支付很大一部分资金。材料。
单一营销是因为商用车零部件企业受限于区域细分,决定了他们只能通过点对点的模式来维护客户关系。资金问题也决定了零部件企业很难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。国家重复建设让零部件企业陷入价格竞争的泥潭,造成资金严重浪费。一块完整的蛋糕是碎片化的,很难形成规模化生产,让他们的利润水平上不去,后续的研发也很难有大的投入。
不过,尽管商用车零部件企业面临诸多问题,但大部分企业仍能生存,关键在于整车厂商的需求拉动。毕竟,企业生产的备件技术含量较少。在人工成本和制造成本方面,他们对移动资产的要求仍然较低。
整车厂商的路线选择问题也是零部件企业面临诸多困难的重要原因。国内商用车企业大多不顾产品的型号和类型,不利于产品细分,不利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细分,也不利于零部件企业专注于细分产品。大多数企业只关注当前的生产,而不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。一些商用车零部件即使有技术和产品,也没有专利,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专利保护。
当然,商用车零部件企业技术低端、利润微薄,也与商用车的特点有关。商用车不同于乘用车。商用车是一种投资工具。客户在购买时注重其性价比。只要坚固耐用,购买成本能够被使用中创造的价值有效抵消就足够了。因此,商用车对零部件配置的精细化要求较低,技术含量要求较低。但另一个现实是,商用车的精细化需求也开始显现。国外一些商用车巨头已经开始在配置方面进行细化要求。一定时期内,国外大型商用车企业纷纷进入国内市场,给国内商用车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。在一定时期内,零部件企业应该做的是优化结构,增强技术竞争力,增强市场渠道开拓能力。
由于缺乏扩大产能所需的后续资金和足够的研发资金支持,大部分零部件企业仍局限于点对点的营销模式,难以走出区域市场成为知名的零部件企业。难以取得巨大成功的商用车零部件企业仍在微利时代苦苦挣扎。在一定时期内,汽车零部件企业陷入了两个难以摆脱的怪圈:一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,导致零部件企业一对一营销,市场开拓能力不足且难以形成规模效应。因此,他们在整个商用车产业链上没有决策权,完全沦为代工厂;企业痴迷于低价竞争,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,反而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。第二个怪圈是,技术含量低导致利润低,研发资金难以为继,进而导致技术含量低。
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,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。尤其是当前,汽车行业的自主研发创新如火如荼,更需要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为支撑。汽车自主品牌和技术创新需要以零部件为基础,零部件的自主创新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。他们相互影响,相互影响。没有整车自主品牌,强大的零部件体系的研发创新能力很难迸发出来。没有强大的零部件体系支撑,自主品牌的扩张和实力将难以为继。
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,全国所有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生产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8380095.2万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18.67%;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7526581.5万元,同比增长20.21%;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1462002000元,比上年同期下降9.09%
这是中国商用车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的循环困境。